说实话,我还没从 gap year 的慵懒心态切换过来……结果一转眼,已经西装笔挺地上班一个月了。每天早上被港区社畜大军裹挟着走出电车的时候,我都会有点恍惚:我真的在工作了吗?这篇博客就来随手记录一下这一个月的各种体验和崩溃(笑)。
入职前
去年 12 月的内定式上,公司就给我们发了长长一串入职文件清单。今年 2 月起,又陆陆续续有 online 的 orientation,邮寄的入职文件,和其他新人一起准备的入社式自我介绍 PPT。
公司还给我邮寄了几本技术书籍,发了一些推荐的网络课程,没有要求全部看完,我就边摆烂边看了一点,就这么混完了入职前最后一个月。
研修篇
新卒前三个月都是集体研修,内容大概是这样:
第一周,公司业务介绍,规章制度,信息安全,内部系统使用等。
第二周,business manner。西装的穿法,名片交换的礼仪,敬语的使用,电话接听,etc etc。报告/联络/相谈,把这三个词深深刻在脑子里。
第三周,Office 研修。万万没想到一把年纪了还要重学 Word 和 Excel。Excel 学得也不算深入,会用 vlookup 和 pivot table 就足够应付绝大多数工作场景了。还学了用 VBA 写一些简单的自动化脚本。虽然完全没写过 VBA,但逐渐体会到了编程语言触类旁通的魅力,只要查一查接口文档就能写出想要的代码(笑
第四周到第二个月,Java 基础研修。其实 Java 我已经入门过不止一次了(喂),但这一次的研修也接触到了一些新知识,比如每一个程序都要写非常详细的 flow chart,几乎每一行代码都要写注释,写完程序还要自己写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最后还要和其他人相互实施测试,写测试报告。总之就是一切都要写文档,文档文档文档,本前文档er从没见过如此多的文档。
第三个月,据说是用 Java 和前端技术做一些应用项目,听起来很有趣。
除此之外,每周还会穿插一些前辈的讲话和说明会,给我们讲解公司内部各个项目的情况,和一些职场经验。
交流篇
怎么说,一个月了,我还是不敢说自己百分百适应了和日本同事交流的节奏。进公司前,我感觉自己的日语已经有很大进步,日常对话没什么问题。进公司第一天我就大崩溃:听不懂同事的闲聊。一方面是语速太快,一方面是年轻人网络用语满天飞,教科书上学的日语完全用不上。
不过同期们都很友好,也很有耐心,我听不懂的时候大家都很贴心地给我解释(。)实在听不懂的时候,其他中国人同事也会用中文给我解释。懵逼努力适应中。
最新进展是,磕磕绊绊地用日语给同期的女生讲了我的程序逻辑,最后成功让她明白了我的意思,美滋滋。
虽然还不太敢和大家随便聊天,但至少工作交流能慢慢表达清楚了。这种进步虽然小,但让我开始有点相信“自己也可以在日本职场生存下来”。
不过也有一个小插曲,就在入职刚满一个月的那天,被我们的新人培训讲师拉去小黑屋里一顿谈话。大意是我和中国人凑在一起的时候总说中文,其他同期无法加入我们,感觉很可惜。我的心情是淡淡的崩溃:要是能用日语说清楚,我为什么要说中文…
文化篇
日本职场文化值得吐槽的地方有很多,这里只列举两个我印象最深的:西装和报告/联络/相谈。
首先是西装。入社第一个月,出社和在宅的日子大约各占一半,但无论是去公司还是在家办公,每天都要穿西装(以及化妆)。我一开始是在 GU 买了一套便宜的黑西装,搭配一双亮面乐福鞋,求职面试和内定式的时候都在穿,自己是没什么感觉。但入职后发现怎么我的西装和大家的都不一样🥺 比如大家的外套胸口都有一个侧袋,袖口有很多钮扣,尖头哑光皮鞋,搭配丝袜。
我(不安):我这个西装是不是不大得体?
讲师:黄桑面试的时候也穿的这套吗?
我:🥺是的呢。
讲师(倒吸一口气):太强了。
于是第二周就去优衣库又买了一套海军蓝的正经西装搭配黑色平跟鞋。
其实穿西装我能理解,在宅办公也穿西装就很怪了!穿给谁看呢?我也问过同事,大家都说是为了保持工作状态。我只能淡淡…
第二件事是报告/联络/相谈。日语里取这三个词的第一个字,合在一起就是“報連相”(Ho Ren So),刚好和日语的菠菜(ほうれんそう)同音,也是一个广为人知的谐音梗。
“報連相”在日本职场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每当你完成了一项工作,就要向上级汇报;如果有任何问题,也要及时联系上级;如果需要讨论某个问题,也要提前和上级商量。
对于新人,培养“報連相”的意识是最重要的要求之一。比如说,我可以不知道怎么完成一项工作,只要及时向上级报告,说明我正在努力学习,遇到的问题是什么,想要的帮助是什么,就可以了。只要有这个意识,就不会被骂。
反之,如果我自作主张,完成了工作却没有及时报告,或者遇到问题却不联系上级,或者想要讨论的问题却不提前商量,就会被上司指出来。
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例子是Office研修。整个研修持续了一周左右,需要在一周时间内完成指定的练习题。有同期的速度比较慢,预测可能无法完成,就提前 1~2 天向讲师汇报。
我的完成速度一直遥遥领先,自我感觉没有任何风险,就完全没想过报告的事。最后一天在总结研修成果的时候,讲师对我说,虽然我完成得很好,但对于这种长达一周的工作任务,在项目中期向上司汇报进度是非常重要的,即使没有问题,也要定期报告。
而那位提前报告的同期,讲师则表示她的做法非常好,值得大家学习。虽然没有完成练习题,但如果上司能及时了解进度,就可以给她更多的帮助和指导。即使最后没有完成,那也是因为上司做出了不需要协调他人来帮助她的决定。
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启发。一直以来我觉得只要完成了就好,只有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才需要报告。其实并不是这样。即使没有问题,也要定期报告进度,保持和上司的沟通,这样才能让上司及时了解我的工作状态,也就是刷存在感(笑)。
飲み会篇
飲み会,直译为“喝酒会”,是日本职场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入职一个月就参加了三次飲み会,分别是全社的新人欢迎会,研修讲师组织的懇親会,同期的聚餐。
飲み会的场所也很随意,酒店宴会厅,西餐厅,居酒屋,什么类型都有。
本酒鬼自然是狂喜。也有不擅长喝酒的同事,我司并没有强制劝酒的文化,喝茶喝水都很正常。不过也有同事不太能喝,但又非要喝,喝醉就开始讲一些奇怪的事情。有次我送喝醉的同期女生去车站,她抓着我的手讲:我和男朋友一般三个月见一次面,最近觉得太麻烦了,要改成半年见一次。我:?你们东京人的距离感。
我给之前去的日语教室的老师发短信,问她为什么日本人这么喜欢飲み会,老师说:因为日本人只有喝醉了才会说点真话,你随便敷衍喝几口就好,别喝太多哦。
小结
总的来说,这一个月过得既紧绷又有趣。还没完全适应,也还有很多不安,但也开始学会享受那些每天的研修了。三个月的研修结束后,每个人都会被分到不同的项目组,开始 OJT 研修了(On-the-Job Training)。
日企的节奏还是很慢的,对新人的要求也很低,无论犯了什么错误,大家都会很包容地给你机会。第一年基本上都是学习和适应的阶段,第二年才会接触核心工作,第三年才会真正面对客户。所以距离我被客户骂得狗血淋头,还有 2 年多的时间?
这就是我的社会人开局了。加油!